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之一,在改善居住条件、完善基础设施、吸纳劳动力就业、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与此同时,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。近年来,在国家、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主体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下,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逐年下降,质量水平大幅提升,但不可否认,形势依然较为严峻,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,建设工程规模也将继续扩大,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仍不可掉以轻心。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、降低事故发生频率、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,仍将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、业界人士和广大学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。
针对目前安全监管和防范手段相对落后,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仍较低,信息化尚未深度融入安全生产核心业务的现状,利用信息化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“智能化”监管。提升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能力,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服务。
通过工地管理可视化系统,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监管责任,提高政府、企业对工程现场的远程管理水平,加快企业对工程现场安全隐患处理的速度。政府通过出台相应法规文件推动企业完善物联网建设,并通过本系统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。通过政府统筹规划,协调各业务管理部门,围绕安全监管制度为核心,以物联网技术为技术手段,将科技技术力量与安全监管制度紧密集合,成立综合性省-地市级应急管理机构,实现体制创新,能够统一处置生产安全领域的各类事件。
职能部门的业务需求:
1)实现监管方式由原来的按职能处室审批向以项目为中心转变;
2)建立联动应急指挥中心,通过电视墙等形式,指挥施工工地及时处理异常情况;
3)充分整合建委的各个系统数据信息,在大平台统一呈现,实现系统提升,提高职能部门办公效率;
4)能够查看安检记录、安检任务分配等操作;GIS数字地图实时显示在建工程方位、在建工程的详细信息;
5)用于整合各检测机构产生的各类检测数据格式,上报到中心,对重要检测项目的检测数据,进行实时的监控。
6)实现无纸化办公,在日常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,手工纸质与计算机信息录入并行。完成监督工作后,监督员需要将纸质监督报告扫描后以文件形式上传到系统,作为归档。
7)实现中心与各总站、分站以往建设的独立系统的统一融合,统一项目编码及建筑设备管理指标等数据。
企业单位业务需求:
1)远程对分散的建筑工地进行统一管理,避免使用人力频繁的去现场监管、检查,减少工地人员管理成本,提高工作效率。
2)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工地现场施工实时情况,施工动态和进度,防范措施是否到位,特别是对于场面比较大的工地,对于重点项目企业领导也需要远程监管。
3)出现异常状况和突发事件时,可以及时报警,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;
4)对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管上存在技术不足,普遍存在的超载和违章作业等现象,企业对租赁的塔式起重机信息如塔式起重机使用年限、维修状况等了解缺乏;地面的风速与高处的差别很大,很难判断塔吊的合理使用时机。
5)监管建筑工地现场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财产安全,避免物品的丢失或失窃给企业造成损失;
6)将施工实况展现于客户面前,向客户展现工地的建设规划和进度,达到一个宣传效果,也使得销售计划能够合理制定;
7)对出入工地的人员进行统计和权限控制,同时实现对员工的考勤、消费、访客管理;
8)防范外来人员的翻墙入侵、越界出逃,非法入侵危险区及仓库等场所,保证工地的财产和人身安全。
与此同时,企业对工地监管平台有着自己的顾虑和想法。
1)安全生产监控设备资金投入,应不能给企业造成太大的负担;
2)企业对监管有一定抵触心理;在能做好生产安全的同时,不想被职能部门、监理部门等约束。
3)应考虑新系统与企业现有系统的融合问题,同时数据通过公网输出,要考虑信息安全问题。
4)为此如何综合考虑职能部门、企业共同的需求,达到共赢的局面,一方面需要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,另一方面需要职能部门进行引导、政策支持。